天天速看:写点生活|周末到了釆茶去

2023-04-17 10:19:25    来源:钱江晚报

同办公室的陈老师送我一小罐茶叶,说是她自己采制的,红茶。

那罐子真是小巧。如不说明,我定会以为是谁在我办公桌上忘了一小罐雪花膏。

不是嫌那罐小茶少。据我的经验,茶包装越小巧,一般越珍贵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有“小龙团”为证。“小龙团”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杰作,蔡襄书法好,制茶更好。据说当时黄金易得,要得一饼小龙团茶,难而又难。贵为天子的仁宗,赏赐大臣时,也仅一人一饼(十饼为一斤)而已。

“先倒一杯喝喝看。”陈老师持了一壶茶过来,笑眯眯地说。

茶汤金红,微微荡漾,极撩人心。

“这壶是红茶,碎茶叶泡的。喝喝好的话,你拿些自己去泡。”陈老师指着她桌上的一小包茶叶说。

不久,那金红的春天,也在我的水壶内轻轻地荡漾了。

那茶也真是好茶,虽是碎茶泡的,但那碎却碎得别致,是把春天的芽一不小心触碰了的碎。如若愿意,你有耐心,把那几芽碎拼起来,一支支芽拼出来,连着一滴一滴的露,满山遍野的春就到了。

我的顺口几句赞,就引出了陈老师的兴致。她说那茶是她与她丈夫一起星期天到深山采的野山茶,全是芽。两个人采一天,一部分制成绿茶,一部分制成红茶——那红茶制起来真是麻烦:得摊晒在阳光下,晒去60%的水份;揉上3个小时;盖上毛巾让其发酵6-8小时,再凉些干后才能炒。先低温170度炒,再高温230度炒……

小小的一罐茶叶,来之实在不易。

红茶。CFP供图。

我极爱茶。每天眼睛睁开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。只是一直不讲究茶,读《红楼梦》时,见妙玉对茶的种种讲究,虽大为赞叹,但心里却暗暗叹惜:如要我也如此这般地实行起来,宁可茶都不喝。古人云:“一杯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。”我吃起茶来,多数时候连三杯都还不够,在妙玉们看来已俗得不配称什么饮了。

我也不讲究杯,譬如我现在用的,是一只无色透明的咖啡杯,二十几年前我的学生去鄞县中学高考那几天喝咖啡用下的。我煮一壶水,刚好能倒满它。因为杯子大,就免去因杯子小得反复倒水的麻烦。备课,改作,看书,写字,在茶的清香里,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天琐碎而平凡的工作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。

因为爱茶,我曾参加过茶艺班,听茶艺老师讲茶道。但听过也听过了,听过也就忘了,在茶道几乎没有什么进步。以前怎么喝,我现在还是怎么喝,估计将来我还是一样喝。我对生活不太讲究,一提“讲究”两字就头痛。譬如吃饭,自己一个人时,也懒得炒什么菜下饭,扯两根长长的咸齑,就“呼呼呼”一碗泡饭下肚了。

在古人众多的咏茶诗里,我最欣赏的还是陆放翁的《临安春雨初霁》。“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”没有一份深切的人生阅历,没有一份淡泊的心志,是写不出这么好的诗歌来的。

我极喜欢苏东坡,喜欢他甚于李太白。我特喜欢苏东坡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,都能随遇而安的性子。苏东坡喜欢茶,他那随遇而安的性子估计是茶喝出来的。离退休只二三年了,“红泥小火炉”的日子也似乎越来越近了。等退休了后,我也要学东坡随遇而安,一垄地、一排豆、一卷书,当然还有一杯茶。能成为一个闲适的退翁,也有不错的人生。

想得有点儿不着边际了,都是陈老师的茶惹的祸。

就把陈老师送我的红茶收进抽屉里,让它在抽屉里静静地待上几天。等消了烟火气,茶的味道会更好。

回到家里,我把陈老师的茶事一说,妻也跃跃欲试,大有周末也去采茶制茶的意思。

那么,下一个周末,如果天气好,就一起采茶去?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